文娱新贵

曲不曲

都市生活

“这世界是你的遗嘱,而我是你唯一的遗物。”
当脑海深处两个灵魂激烈冲撞在一 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0973章 学院派的坚持

文娱新贵 by 曲不曲

2019-7-3 15:18

  说起来,《救命的“假”药》中提到的一些东西还是很严肃,极有法治精神的。
  人家不光是从社会正面意义说了陆勇事件,还从法制另一方面说了法律和人情等关系问题。
  这个跟剧本里有些观念比较相似,自然是帮助几个主创更全面的认识剧本的深层思想。
  说到底《今日说法》是档严肃的法制节目,可不是网上误传、谣传的那样,什么“这一切的背后,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?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……”
  这些东西实际都是央妈十二台《道德观察》的一些节目口播宣传语,听着跟法制相关,被一些人传错了,都以为是《今日说法》搞出来的。
  什么:九旬老太为何裸死街头?数百头母驴为何半夜惨叫?小卖部安全套为何屡遭黑手?女生宿舍内裤为何频频失窃?连环兽奸母猪案,究竟是何人所为?老尼姑的门夜夜被敲,究竟是人是鬼?数百只小母狗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……
  闲话不说。
  周夏看完这个节目,也是很有感触。
  他在那个时空并没看过这个节目,此前写剧本的时候,主要根据原电影,以及搜集来的一些资料,重现了故事而已。
  刚才节目中提到一个问题很重要,陆勇确实不应该入狱判刑,但是他的行为确实是犯了法。
  这个和电影是有很大区别的。
  因为陆勇压根就没有靠着买药赚到钱,而且他在现实中很成功,开了个针织品有限公司,是个小老板。
  并不像电影中的程勇一开始那么浑,被迫无奈为了赚钱去贩药。
  而且陆勇本身就是白血病病人。
  但要是跟这个节目一样,以纪实的方式来拍电影,那就有点像《达拉斯买家俱乐部》,电影肯定会很沉重。
  这个题材本来就沉重,如果不加一些黑色幽默元素在里面,让电影轻松一些,那恐怕许多人不会去进电影院观影,那影响就无从谈起了。
  现在这个剧本按照好莱坞英雄大片的模式和套路来写,更有戏剧张力,更有故事性,加入黑色幽默现实元素,确实更对观众口味。
  不然,这个故事涉及白血病人,涉及生死,必然看的很压抑。
  这样改动之后,电影呈现的现实一些,更理性一些,主角最后入狱,观众也就能承受住。
  另外“黄毛”、彭浩、神父、跳舞的单身母亲刘思慧,这几个角色都是故事需要,将一些真实人物进行加工而成,角色也更有魅力,形象也更突出了。
  而杨新明饰演的“神父”这个角色,那就完全是“创造”的了。
  这个角色对一些病人是有一个“救赎”作用的,而且不完全是宗教化形象的描述,且能“承包”一些笑点。
  虽然说电影剧本有好莱坞英雄大片的套路和模板,但实际上程勇这个主角,并不像那些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来刻画的。
  电影也没有刻意去突出主角“程勇”这个角色随着剧情展开而成长。
  “成长”这个词主要是一个积极发展的意思,表明情况在好转。
  但电影中程勇并非如此,简单成长变好,成为英雄。
  人是十分复杂的生物,并不是说变好了就不会变坏,或者说,根本就不是好、坏能简单形容的。
  同一个人,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,处理的态度和方式,有时候就是心底善良的一面在做主,有时候心底阴暗的一面在做主。
  所以每个人,或者具体到程勇这个角色上,都是有双重一面的,好的占一半,坏的占一半。
  程勇刚开始就是魔都一个“小瘪三”,失意的中年人那种形象,甚至有些惹人讨厌。
  他打老婆,欺软怕硬,被前妻弟弟曹斌在警察局冲过来时,吓坏了,他还卖着印度神油这些没用的东西骗人。
  但除了这些毛病,他内心一直有善良的一面,他为了亲人愿意去冒险贩药。
  后来他有能力,可以帮别人了,在外界的刺激下,逐渐把他更大的善良也激发了出来。
  许多人可能就正好相反了。
  在一些没有多大诱惑的事情上,他们能显露出善良的一面,但是涉及巨大利益,那就不一定能做到。
  面对卖假药那么高额的利润,那么风险大的事情,程勇却能先后一次是低价卖药,一次是赔钱卖药。
  由此可见他这个人物大善的一面。
  但是在电影中期,面对假药贩子张长林的威胁和逼迫,他怕曝光,怕坐牢,最终还是为个人安全、家庭等等,让出代购药品的渠道,转行去当了一个服装厂老板。
  可以说,整部电影都没有把程勇当做一个“英雄”发展变好,慢慢成长的去刻画,突出的就是人和人性的真实的一面。
  而且电影里面没有美化任何一个人,也没有丑化任何一个人,更没有批评任何一个人,叙事的角度和视角都很客观。
  许多人觉得对贾乃文演的药品代理人太模板化,但实际上这类人大多都是如此的。
  为了主子的利益,为了自身的利益和职责,他们是以利益的受损的程度在办事,时刻都在全力维护利益,为此不惜动用全部的能量。
  电影中,印度的仿制药不能出售给国外,最后制药厂也被逼迫关闭,都是内地代理人做的。
  这其实跟现实不符,有些黑色幽默和讽刺的意味。
  当然,这也跟编剧们写故事的时候,特别强调“法”的一面有关系。
  电影中特别强调法大于情,将警察局长塑造的很刻板,几乎就像是为权利和大药厂做事,不像个好人。
  但实际这方面有两层的意思,主要还是展示对法律的敬畏上。
  “黄毛”都开车逃出警察追捕了,却最后被卡车撞死。
  这其实是用一种天意的方式表达这个意思。
  这就是学院派出身的编剧的深刻和人文的一面,也是他们天真和理想的一面。
  而在真实的社会上,真实情况并非如此。
  在国内,程勇很快就被无罪释放了,法官们并没有惩治他。
  而在印度,印度政府根本就没理会瑞士格林宁厂关于药品专利的多项控诉,早在2013年就公开支持对这种天价药进行仿制,让他们的病人能吃到药。
  周夏并不想涉猎太多,借助这部电影去讨论法律和人情这种深刻的东西。
  法律当然是不能随意打破的,今天对一个人破例了,那就会有更多的例子会被破。
  对于弱势群体、普通人会是更大的危害,权贵才是最终受益者。
  但有时候法律无外乎人情。
  就算是标榜法制的西方国家,海洋法体系中,也不是经常以以前的案例作为判决的标准吗?
  这其实就是人情的一面。
  周夏如今算是典型的学院派出身,他还是比较认可原编剧这种艺术高于生活的态度。
  在电影中至少要展示法律的一面,犯法了就要得到惩罚,而做了善事,也应得到嘉奖和宽容。
  不能一味的用“法律无外乎人情”以偏概全,这样客观或者说理想一些,也算是他一个学院派的坚持吧。
  不然的话,拍个大圆满的结局。
  程勇无罪释放,无数人夹道欢迎他出来,媒体、所有人将他奉为药神。
  那岂不是更符合好莱坞英雄大片的套路?
  岂不是更能得到观众的喜爱,获得更高的电影票房?
  但这不并不是周夏喜欢的,他还是有一点追求的。
  ……
  下午的拍摄果然顺利了许多。
  后续几天拍摄,几个主要演员似乎更感到责任重大,对自身要求也更严格了。
  每天拍摄完后,他们不但像以前那样聚在一起讨论剧本,相互对戏,认真准备第二天的拍摄。
  有时候还等到周夏剪片完,请他来对第二天的戏份进行通盘的分析和讲解,对人物行为、语言等进行梳理。
  他们这样认真专注于创作,也是打动、感染了周夏,全身心地投入了拍摄中。
  这样每天的拍摄都过得十分充实,一个礼拜的时间,转眼就过去了。
  周夏因为奥斯卡留星、参加颁奖礼的事情,却不得不又一次离开了剧组。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