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59章
大唐:武神聊天群 by 宁心静气
2025-7-14 00:10
李靖和高士廉站在大殿中央,唐王的目光,落在两人身上。对于唐峰的提议,唐王是十分心动的。
放眼华夏历史上,哪一位君王都希望手下有一支强大的军队,保家卫国,护卫平安。弱国无外交。
唐峰曾经说出的这几个字,深深的烙在了唐王的心里。
大唐这么多年来,从风雨飘摇,战乱纷杂中一路走来,到如今国力强盛,四夷臣服。唐王也深谙这个道理。
府兵制的弊端抛开不说,但唐峰提出的募兵制,其中的~亮点是显而易见的。
曾经的大唐,或许负担不起职业军队的费用,但现在的大唐,完全有能力养—活职业军人。试想一下。
当一支像魏武卒一样的职业军队在大唐建立起来的时候,这个国家的战力,会有多强横。
别说是大唐周边各个小国,便是那遥远的大食帝国,还有东罗马帝国,怕也不会是大唐的对手吧。唐王越想越激动。
恍然之间,他仿佛看到,大唐将要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。而他,便是这个庞大帝国的缔造者。
“陛下!”
李靖和高士廉先是对着唐王行礼。
洪亮的声音,将唐王的思绪拉了回来。
收敛了思绪,唐王环顾下方,等待着两位军中大佬的意见。
他虽是一国之主,至高无上,但在很多事情上面,也不能独断专行。
“唐国公提出的几点问题,却有其事,府兵制为我大唐繁盛贡献不少,但时至今日,的确有些不合时宜。”李靖先是开口了。
作为兵部尚书,折冲府近年来招募府兵的情况,李靖最是清楚。大唐越来越强盛,自愿加入府兵的农民越来越少。
原本,李靖还有些纳闷,唐峰的一番话,让他恍然大悟。
“战国时期,魏武卒的强大,显而易见,我大唐若是能够建立一支这样的军队,亦是臣之所向。”李靖的话音落下高士廉接着开口了。
唐王脸上的笑容,愈发的灿烂了起来。
那目光从李靖和高士廉的身上移开,向着大殿中的文武百官看去。“臣等附议!”
“臣等附议!”
看最新原创小说, 洪亮的声音,在大殿内响起。
大唐人口众多,能够站在这里的,无一不是心思通透之辈。
李靖和高士廉两位军方大佬都同意了,他们又怎么可能出现异议。
更重要的,他们也能够想象到,建立这样一支军队,除了需要庞大的开销以外,对于大唐绝对是有百里而无一害的一旁,唐峰站在那里,看着上方的唐王,还有大殿内的众人,叹了一声。
后世职业军人的印象,深深的扎根在他的脑海里。
他没有办法将那种庄严、肃穆、纪律、战力集于一体的军人形象描绘出来,方才提出了魏武卒这支华夏史上第一只职业军队。
结果,这些人便全部以魏武卒为目标,构想将来的大唐军队。若是将后世的职业军人摆在他们眼前,又会惊成什么样子呢。
“既然众卿都无异议,那便以唐峰所言,由府兵制改革为募兵制。”“具体细节,便有唐峰与卫国公拟定吧!”
“总之,朕要你们确保,我大唐将士战力强横,后续兵力补给无忧。”最终,唐王开口了,将这件事给敲定了下来。
唐峰为提议者,李靖为兵部尚书,这件事情落到了两人头上。“诺。”
“诺。” 两人纷纷拱手回应。
“唐峰,兵制改革已经商定,接下来说说你说的农制改革。”停顿了一下,唐王继续说道。大唐的农制,同府兵制一样,都是沿用的北魏时期的均田制。
按照人口分配土地,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还给官府,每年交一定的赋税。
均田制的实施,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,减少了田产纠纷,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,从而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,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然而,随着大唐发展的越来越强大,外患解除,内部的害虫便滋生了出来。
土豪权贵们利用自己的权利和势力,兼并农户手中的田地,使得土地还授根本无法进行。
府兵制是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,所以,均田制的破坏,导致了府兵制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。华夏是一个农业大国,民以食为天,而华夏人,也都希望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。
虽然说,如今的土地兼并还没有历史上唐中期那般眼中,但唐峰要在这件事启蒙阶段便将其扼杀。0
摊丁入亩。
这是唐峰想到的办法。
摊丁入亩,又称作摊工入地 地工合一,天朝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,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。
康熙皇帝“滋生人丁永不加赋”政策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,雍正时期开始实行。
这一制度的实行,减轻了无地、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,促进了人口增长,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生自由,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,赋税规则的简化减少了官府打马虎眼任意加税的可能。
摊丁入亩的实施,直接导致天朝人口的爆炸性增长,从乾隆六年人口突破1亿,到乾隆五十七年突破3亿,再到道光十四年全国人口突破4亿,占世界人口超40%,奠定了天朝人口大国的基础。
摊丁入亩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,其利一,田亩起丁,田多则丁多,田少则丁少;其利二,计亩科算,无从欺隐,民间无包赔之苦;其利三,编审之年,照例造册,无须再加稽核;其利四,各完各田之丁,无不能上下其手。
虽然说,摊丁入亩本身也有着不小的弊端,但是,就目前来说,对于大唐的农制改革,还是有积极意义的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