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74章 太子谋划
大唐:武神聊天群 by 宁心静气
2025-7-14 00:10
“罢了。这事的确不好办,难为你们费心。本宫是一定要办成这事的。你们且记住了。事成之后,本宫自然论功行赏。若是失败,你们也不用本宫惩罚了。”
李承乾见那谋士实在是害怕得紧了,也不再故意吓人。只是这话一出,那位谋士却觉得更加的惧怕了。
。那样的大事,若是办成了,他们或许还能够得到太子的奖赏,或是办不成,怕是也没有他们的活路了~。
李承乾原来与之前的谋士商量的,是要给魏王李泰一个教训,好让知道还有她这个太子在,算是给众人—一个警醒但是实际上,李承乾却是已经不仅是要给魏王李泰一个教训了。
魏王李泰能够得到如此的地位,甚至能够威胁到他这个太子,不都是父皇给的吗?唐王李二之歌明君,向来明君都擅长制衡之道。
太子位高权重,皇帝担心太子太过能干出挑,威胁到他的皇位也是在所难免的。毕竟这世上能够有几人,尝过手握生杀大权,说一不二之后,会甘愿退为让贤的?历史上年迈的帝王常有,退位的太上皇却少有。
如今唐王李二虽然也不年轻了,却还没有半点要退位的意思,反而还提拔了一位儿子与太子打擂台。唐王李二为了制衡太子,不断的给魏王加重筹码,自然会让太子李承乾感觉到威胁。
而太子李承乾也不是那种能够容忍,懂得韬光养晦的。
李承乾生为嫡长子,身份尊贵,被立为太子,更是与众皇子不同。
他自来尊贵,受人敬仰,又因为是太子,得人追捧,习惯了高高在上,自然会自傲些。李承乾又不是那种不受重视的皇子,唐王李二对他也是颇为看重,疼宠有加。
韬光养晦、积蓄力量的方法,并不适合李承乾这个一出生就集万千目光丁一身、备受关注的太子。
现如今魏王李泰因为自身才能还有唐王李二的提拔,已经到了能够威胁到太子的地步了,这怎么可能让李承乾安心呢?
他都当了这么多的太子了,如今却被一个皇子抢尽了风头,以后,又哪里还有他的位置呢?他可不想当一辈子的太子!
更何况,太子若不能顺利继承大统,又有哪个皇帝能够容得下他?
他成为太子的那一刻就注定了,他只有一条路可走,凝聚是等唐王李二驾崩后,顺理成章的继承皇位,成为天下至尊的皇帝 为做不成皇帝的太子,往往只有死路一条。
既然唐王李二为求自己的皇位安稳,扶持了魏王李泰来跟太子李承乾互相制衡,李承乾想着,那么自己自己也能够为了自己的性命,好好谋划一番。
唐王李二,是皇帝,是君,然后才是他的父亲。
当唐王李二不再拿他当儿子,而是臣子的时候,李承乾自认,也无须再顾及什么父子之情了。生在皇家,哪里有什么真正的父子亲情。兄友弟恭?
要做大事者,又怎么能为私情所困?
李承乾觉得,自己已经被他们逼到了这个地步,为求自保,也该硬起心肠。
那位谋士见李承乾似乎在沉思,也没敢出声打扰,就静静的代立在一边,不敢发出任何响动。
这些时日,因为长安城里魏王的赞誉颇高,名声愈盛,太子的脾气便一天比一天暴躁易怒,前些天还因为一个奴婢伺候不尽心,惹恼了太子,被罚杖毙的,他虽然是个谋士,却也并非得用的,不过是因为旁人有更要紧的事情,才轮到他来此跟着太子罢了。
他向来有自知之明,自然不敢以身犯险。
长安城里因为开科举,而聚集了诸多有才之士,显得热闹非凡。
无论是魏王李泰还是唐王李二,此时都不知道,太子李承乾在谋划着什么。故而此二人还能够安坐,一起探讨今科的相关事宜要如何安排。
“父皇,这是儿臣与礼部诸位大人们一起拟定的今科科考的安排,还请父皇过目。”魏王李泰双手捧着一份折子,恭敬的奉上。
·..
唐王李二一挥手,示意呈上来,荣德全便立刻上前去,将那份折子接了过来,而后奉给唐王李二。唐王李二拿过折子,心事大概的扫了一眼,便心中有数了,也不再细看。
“你能够守着旧例,这很好。科考一事,乃是选拔人才的大事,不应当有大的变动,免得天下欲从科举晋身的人惶恐不安,故而旧例不当大改。礼部的人也是办熟了这事的,你去请教他们,做的不错。这份折子朕也看了,并非一味的照搬旧制,也未有大改之处,显见是用了心的。”
唐王李二竟然下旨命魏王李泰主持此事,自然是对他有些期许的。.....0
现在看见他不骄不躁,懂得请教人,也没有一心于一番事业反而要推翻前人的所有惯例的,也没有为求保险—味照搬原来的旧例,心中顿时觉得很是满意。
魏王李泰能够做到这般,不仅是才能过人可以言明的了,还得是为人处世上,也颇为通透。有儿如此,唐王李二自然高兴。
“多谢父皇夸赞,儿臣不过是为了不负父皇的看重,想要将此事办好,故而费心斟酌。也多亏了礼部的诸位大人们,愿意教我,才能够将此事做好。”
魏王李泰得了唐王李二的夸赞,自然是喜不自胜,不过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沉稳持重,才没有明明白白的表现出来。他也记得家中谋士的提点,不忘了给礼部的人也一同表表功。
果然,唐王李二听了这话,很是欣慰。
认为魏王李泰如此年纪,能够不贪功,还记得有旁人协助的功劳,很是不错。
“你有心了。他们帮着你,原是他们身为礼部官员的本分。你能记着他们相助之情,却是你的心意。你放心吧,朕自然不会忘了他们的功劳,也不会忘了你的功劳。”
唐王李二虽说那些事是礼部官员的本分,但是分内之事办得好,自然也该有奖赏犒劳,否则又怎能激励群臣,用心办事呢小?